行业资讯分类
绿化设6688体育app计规范精选(九篇)

  6688体育app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化设计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设计之前,设计单位应该先对环境进行勘测,以便将场地平整纳入设计内容,这样有利于对现有地形的利用和整理,将清理不适合用于绿化种植的垃圾土和土石等建筑废弃物纳入工程要求,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以及为植物日后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

  在道路绿化的时候,苗木的需求量较大,可供选择的类别也是不同的,可能会影响到道路绿化的整体效果。因而设计方应当着重注意苗木品种的选择和引入新品种的问题,结合市场苗元进行选择,做到适树适种。

  现代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路况、汽车速度等不定因素,在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时候需要从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两方面来考虑。规划过程中需要从大的方面考虑,争取植物景观的协调统一性。绿化带植物景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道路的绿化不仅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还有较多层次,更具美感。从设计平面上来看整体效果应当清爽整洁,空间上,对植物的设计有导向性和整体性,在道路上能形成具有美感、让人感到舒适放松的风景。

  在设计道路绿化时,应当多参考该植物群落的生长特点,设计一个生态的模拟环境。道路两旁所栽种的高大乔木,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道路行道的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丰富行道绿化,同时也可以为底层的植物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所带来的美感与便捷。

  审查时我们应注意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与审查批准的初步设计一致,如果发现有较大的更改,应当检查是否具有相应批准更改的文件,施工图是否达到设计的深度要求,设计图纸(总图及其它图纸)是否完全齐全,这些都是我们审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

  制作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说明,对道路绿化施工非常重要。设计文件说明需要将设计思路描述清楚,审查时,可以要求设计方把设计图纸中表达不明以及对绿化施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设计说明中描述清楚。审查后确保在别人读完设计说明后,可以对整个这个道路绿化的设计有一个基本清晰的概念。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关于城市道路绿化的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是我们审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例如道路绿带设计要求、道路绿地率标准等,有些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不注意新标准、规范的更新,由于套用作废的规范、标准图,引起设计错误的情况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为行人制造凉荫、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噪音、美化城市环境。恰当使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可以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不仅如此,绿化覆盖率高、景观层次多样,可以保证道路绿化功能的最大化。

  为了使道路行车更加安全,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保证行车视线的原则。首先,在路口和弯道的规定范围内所规划的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车驾驶员视线和视距;其次,在弯道外侧所栽种的绿化树木应当沿着弯道栽种,以预示路形的变化,引导行车驾驶员的驾车视线。第二,保证行车空间的原则。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应当确保一定的高度和宽度,绿化植物不得影响正常车辆的行驶。具体的空间范围可以参考当地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所提供的要求。

  绿地率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审查时,应注意设计方案中绿地率是否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相应等级道路的绿地率指标,还用注意是否达到工程所在城市有关绿地率的标准。如《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中明确,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5%,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指标低于国家规范指标,审查南宁市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方案时,就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审查其绿地率是否达标。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中主要景观构成,道路的绿化景观效果直接取决于行道树的选择和质量。行道树的绿化功能主要是通过制造树荫从而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庇荫,正确规划、种植行道树,可以将庇荫的功能最优化。如果遇到人行道比较宽,或过往行人不多,或该路段的绿化带有隔离设施的情况,此路段的行道树下可以种植地被植物和灌木,这样可以提高绿化防护效果,使绿化植物更加美观。如果遇到该路段行道树绿化带空间不足,只能种植行道树时,可以在种植行道树后在地面上铺上透气渗水性能较好的路面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行道树的存活生长,同时也不影响正常行人的行走。

  正常情况下,行道树的栽种间距不得小于4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要求快长树的胸径不得小于5cm,慢长树的胸径不宜小于8cm。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实践,城市主干道上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应达到10cm左右,方能呈现大方的景观效果,苗木的成活率又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行道树的胸径最小不应低于8cm,低于这个标准,就显得比较的小家子气,景观效果显现不出来。除了胸径以外,行道树的冠幅、分枝、枝下高等都是直接影响景观的重要指标,设计方案中都应做明确要求。

  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需要保证土壤正常的排水功能,并且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该路段的空气质量,降低该路段的车辆噪音污染,从而保证环保健康。这也是审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点。

  设计中缺乏配套设施相关内容,也只施工图设计常见的通病,有的设计中所有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无法实施。然而,配套设施是否齐备,往往直接影响到工程日后的管养问题,应将供水设施、绿化防护设施等纳入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在遇到该路段有文物、古迹、名木、古树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护手段。必须保证设计合理,且满足绿化率。公路(含辅路)两侧的进出口设立不得影响文物等公众利益。公路设计考虑公路客运和人行过境街设施。

  设计引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包括引用已经废止的设计规范、已经废止的施工规范,或错误的规范名称,使用标准要求低的规范等问题。在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说明中,不得出现规范名称错误等情况,设计者需要仔细检查。

  大多数设计文件都会出现文件错、漏的问题,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需要留心校对,多次校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文件出错,或者设计文件缺漏的问题。这需要设计者、审查者加强自我的工作责任心,保证设计文件的完美。

  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可以将施工设计图中不够合理、不完善的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以协助设计人员改善方案,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其成为一项符合规范要求的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因此,设计文件审查是必不可缺的,设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审查意见,及时根据审查意见完善设计方案。

  [1]王晓秋,谭凯元. 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需注意的问题[J]. 科技传播,2011,15:53+50.

  惠亭山,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城南500米处,海拔211.6米。横向东南绵亘,与尖峰山、鸭嘴山相连,三峰兀起,恰似驼峰,总长约5公里构成京山县城南片的一道天然屏障。?山的西南脚下建起了一座库容2.89亿立方米的惠亭水库。登上惠亭山环视远眺,一派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县城内楼厦林立,鳞次栉比;悠悠溾水穿过城区逶迤而区;北面的和尚寨、雨霖山、张良山在飘渺的云雾中若即若离,与惠亭山遥相呼应;西南面的惠亭水库像一面清澈的明镜镶嵌在大地上。本工程位于惠亭山水库西侧,地块东侧为小中路,西南侧为南环线 设计依据

  湖北荆门市京山县规划部门对本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意见;京山县建设局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复;湖北惠亭山温泉度假村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合同(合同编号:2012-JD-022)。主要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及其他现行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及地方性法规。3 总图设计

  本项目总体上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依次为高层酒店区、会议中心区、排屋区三个部分。高层酒店考虑用地实际情况主要集中布置在东南面,位于小区主入口处,简欧风格,结合酒店庭院中的景观轴和中心公园及梯田景观,把惠亭山的自然风光融入到了酒店中来。会议中心布置在酒店西面,简欧风格。会议中心前面为高贵、典雅的纯欧式私密公园景观,后面为酒店的中心公园,与酒店共享超大的公园绿化。排屋区在本地块的最西边,紧靠惠亭山水库。通过湿地景观区和休闲景观区与水库进行无缝对接,能够达到亲水,亲自然的双重享受,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氛围。

  酒店、会议中心和排屋三个功能区块组成了一个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较短的矩形(近似)。在地块四周布置了一条6米宽的环形车道(可兼做消防车道)。在酒店和会议中心区之间设一条4.5米宽、穿过酒店中心公园的道路(可兼做消防车道)连通地块南、北边道路。沿酒店与其之后的中心广场中间设一条消防车道,在酒店辅楼(2号楼)北面设置一个15X15米的回车场地。人流与车流组织及停车采取如下措施:

  酒店区:酒店东南侧设为主要出入口,其他次要出入口沿酒店四周在适宜的位置设置。酒店中心广场上设置景观人行观景道,可直接通至其西边的会议中心二楼。会议中心区:主要出入口设在其西侧,次要出入口设在会所东侧及其两端。会议中心主入口通过中心景观园路可进入排屋区。排屋区:排屋区的主入口位于其北侧的小区规划道路,沿其四周在适宜位置设次要出入口。三个区域总体上通过其之间的景观广场及景观道路可互相贯通,并且与地块中的车行道路完全分离。

  沿地块四周设置机动车道,与内部步行道完全分离,可通达每个区域的主要出入口、酒店区的后勤区及餐饮部。并可到达会议中心东入口。机动车位主要考虑地下停车,在1号地下室设一个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940㎡,设喷淋灭火系统,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汽车库出入口,可停机动车121辆,地面设有少量机动车位。

  建筑退界:依据规划要求退让。竖向设计:本用地范围地势比较复杂,东高西低且高差相差较大。本次设计结合地形分为3大块区域酒店区、会议中心区和排屋区,总体上是梯田状分布。酒店区的相对室外的首层绝对标高为105.55,室内外高差沿建筑四周从150~450不等;会议中心区相对室外的首层绝对标高为98.45,室内外高差150~300;排屋区相对室外首层绝对标为96.00,室内外高差300。

  公共绿地系统与地块的人行车行流线互不干扰、相互分离。绿地系统由小区中心绿地、组团公共绿地、中心公园形成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渗透的公共绿地系统。绿化层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中心公园绿地。由构架、镶草硬质铺地、绿地、园林小品、点状乔木、亭子组合构成。第二层次湿地景观绿化,主要由沿水库的乔木、绿地和景观小道构成。第三层次宅前绿化。主要为家庭绿化,以花木、绿篱、攀爬垂直绿化为主。第四层次道路绿化。结合小区入口、小区级道路和组团级道路配置行道树和镶草硬质铺地。

  通过空间的组织,形成一个完整连续、层次清晰的空间序列。地块空间层次规划把整个地块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公共空间——小区主出入口、小区中心景观、中心公园、湿地景观、休闲景观。作为小区全体居民共同享用的领域。第二层次:半公共空间——组团空间。系组团居民活动的领域。第三层次:半私有空间——院落空间。

  中心公园:结合公园的特性和服务内容,在一些露天休息区域栽种高大的景观树种,形式集中的绿荫休息区。选择色彩淡雅、适合步行的地面铺装,广场地面分格以方形构图为主,园形构图为辅充分展示欧式贵族气息景观。设置花坛、树池、观赏性草坪,布置休息座椅、路灯、垃圾筒等设施。在会议中心前方位置设置大型公园式景观广场、景观亭、泳池等。周围绿地广场结合其特性设置小品或雕塑,设置步行道、休息座椅、垃圾筒等设施。

  地面铺装与无障碍设计:硬质地面铺装建议使用彩色混凝土块、广场砖、烧制的无釉防滑材料,色彩宜用淡雅的暖灰调,并注意图案、色彩及质感的组合。铺装方式以每个特色空间来确定基调;地面铺装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街道转角人行横道线处设置残疾人坡道;结合人行道及广场地坪处理设置标准盲道。

  简约精致的欧式小品点缀:在广场、绿地及重要建筑群之前布置雕塑与建筑小品,其造型要求适当抽象,其内容既能反映京山历史文化的特色又能融入相应的典型欧式风情。避免大广场大轴线和大量修剪绿篱的出现,处处体现唯美与简约。材料质感宜粗犷6688体育app,其尺度宜亲切,结合建筑、雕塑小品等设置一些小型喷泉,采用精致的亭、廊、陶罐等小品点缀,营造高雅、奢贵的居住环境。

  道路是行人跟汽车等行驶用地的一个统称。通常处于城市规划建设范围内的道路被称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和民俗文化的的重要部分跟寄托。城市道路有以下诸多特点:功能作用多样,组成灵活多样,结构复杂百变;车流人流量等都较大,道路之间的交接点多;沿路两侧的建筑物密集,对沿路的景观要求高。

  由以上特点中不难看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项内容复杂且繁锁的工作。评价一条城市道路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在交通方面的作用和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还应看它在规划设计中是否够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的含义即:在一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把人,车和环境三者有机的结合,从而使道路交通水平达到安全、快捷、舒适的标准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活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

  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在城市道路规划设汁规范中,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如下四类不同的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下道;支路。此外还有商业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道等。有关城市道路性质的问题,最开始其实是对城市道路应被称之为街还是路的思考,以及如何将交通需求于城市环境协调好等问题。自盛唐以后,在商业和手工业逐步兴起的形式下,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同时在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绿色的种植带,这一重大改变使古时的城市道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常将主干道建设的很宽,中间车行道上的行车量很大,将大型商店和公共建筑设置于主干道的两侧,不止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而且对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很多城市都在采用道栅纵向分隔这种办法,在阻止行人穿越道路的同时,也提高了车速6688体育app,更重要的是能保证交通安全。其中应多加考虑的是,在城区商业性主干道按照加纵栅的办法对道路进行改造的同时,多关注行人过街公交换乘的需求。因此合理地设置人行过街地道(或天桥),把行人组织在另一个连续层面内,使市民的步行交通不再受快速行驶的车辆的干扰。还有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是,把吸引人流的商店,公共建筑等移至次干路上,使主干路能够发挥其通行车辆的交通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筑跨越性的进步,道路交通的流量远远的超出了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规划规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都不能满足要求。现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于大城市主、次干道不同设计车速所对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宽度均有相应的严格规定。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部分。在道路横断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行车安全的保障和行人通畅安全的保障,因此结合平、纵面实际的线形来确定横断面形式,才能更好的确保人(车)安全。

  在我国多数城市中有非常多的三、四块板形式的主、次车道,但一块板式的道路横断面在某些城市的主干道上仍用着,如:杭州市虎跑路至引渠路段仍然采用一块板式道路横断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实线分隔,宽阔的绿化带集中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看上去给人以舒适开阔的视觉感受。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4.3.2条规定:主干路中间应设分隔带,困难时亦可采用分隔物进行隔离。从实践出发,当平面线形遇到造成车视距较小的小半径弯道路段时,应设中央分隔带,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小轿车作为便利的私家交通工具迅速增长,自行车占交通总量的比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出于健康的的生活理念,自行车这种既节能又环保的交通工具,将大量地存在。因此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中,应保留传统的自行车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规划的红线宽度不能满足现代需求的情况,因此有一些城市在市中心区的街道上则会采用设纵栅分隔的办法尽量加大通行的能力,同时也会压缩绿化、人行和自行车道来加宽机动车道。甚至更有些城市已经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使行人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不符合自行车族们的需要。

  行人过街的主要通道有:地面斑马线,人行天桥等。所以对通道的位置应充分考虑行人的需要,通常,会在易滞留大量人口的学校、商场、剧院等等的公用建筑的附近设置,也要考虑到公交地铁等快捷交通工具换乘的需要。行人过街通道的间距廊应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如布置不当,必然会给行人过街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发生翻栅栏过街的不文明和不安全的现象。因此,合理地设置行人过街通道是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车道数大于等于双向6车道时应在中央画出黄线待行区,使行人过街时不必急于一口气通过,尤其对老幼过街这样的设计会提供一种非常贴心的安全感。天桥与地道的坡道设计直接关系到行人行走的舒适性,若兼顾自行车过街时,一般会采用坡道与梯道结合的形式,设计两侧的坡道时,宽度取0.4m,即可让行动困难的行人很容易的抓握到扶手;若设置为中间设坡道形式,当自行车通过量大时,应在两侧设置坡道,据科学调查表明:斜度为25°的坡道较接近人行走习惯的步幅。

  道路的功能首先是交通,所有的景观因素必须要在道路功能发挥正常的前提之下进行添加,试想在车流处于拥堵的状态之下,还有啥心思去欣赏景观,因此城市环境景观建设,乃至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过程中,交通顺畅是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当城市道路的绿化率达到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第3.1.2条的要求时,就能提供很好条件,这样一来,绿化后的道路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线)道路上的构造物

  构造物得分类主要有:立体交叉,高架道路,人行天桥等。立体交叉选型,在考虑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立交桥的占地规模对城市的影响,规模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大。试想,如果在小城市的中心区设置一座大型立交桥,肯定会令市民感到突兀,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高架道路应该建造于城市的中心区,在重视它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高架桥的宽度、高度等于地面道路上行人形成比较和谐的视觉感受。如杭州市德胜快速路西延段高架桥,桥下的净空达到30多m,高架桥下建着人行天桥,这样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对行人的视觉都很小。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设计、桥梁栏杆设计、道路构造物景观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景观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许多城市的中心城道路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均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的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丽,再配上两侧现代化的建筑,道路不仅融入了人性化的元素,对美化城市环境也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展现人性化的设计,使整个道路网络与行人,车辆,周围环境恰当的融合到一起,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捷、便利和舒适的条件要求,并为整个城市营造一种优良的生活环境。

  [1]邵永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改进方法[J].建筑与装饰:下旬.2012.(10).

  本项目为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雨水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项目总占地面积为97598㎡,其中索乐图厂房屋面面积为6609㎡,绿地面积为27127㎡(绿化率约为30%),景观水体约为2152㎡。收集项目区域内下垫面雨水处理后可用于该区内车辆冲洗和绿化、道路浇洒用水、景观水体补给及中水回用等,本设计雨水收集后主要用于微碳科技冲厕用水、绿地浇洒、景观水体补给。

  统计江苏省52年降雨数据得苏州市年均降雨量1031.4 mm,年均降雨次数为114.3次。设计重现期1年一遇日降雨量为45.6 mm,水池容积计算取33.1 mm,相当于重现期0.15年的降雨强度,此时雨水控制率为84.5 %。

  按设计规范要求,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地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3-5 mm径流厚度,本设计取4 mm,水池设计容积已除去初期雨水弃流量,即实际可收集雨水量为29.1 mm,收集索乐图厂房屋面汇水面积为6609.0㎡,综合径流系数为0.9。

  (1)当需水量大于汇水区域的可收集水量时,用设计日降雨量计算储水池容积;

  (2)当汇水区域的可收集水量较大,设计需水量较小时,用需水量计算储水池容积;

  b.根据水景的循环水量确定景观补充水量。本项目水景面积为2152.3 m2,取平均水深为 0.5 m,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室外水景的补水量按照水体3%-5%计算;大于500 m3的水体循环周期为2.5-5天,本项目采用3 %的循环水量进行补充,3天循环一次,则

  c.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1.0~3.0L/㎡·d计算,本设计取2.0L/㎡·d;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雨水回用保质周期易为3-5天,结合苏州地区多雨季节两场降雨间隔时间,本次设计雨水利用天数取:T=2.5d

  综上所述,本方案在项目收集区域范围内雨水管网末端(见图纸标注)绿地下设置1座80.0m雨水综合利用一体化构筑物,收集下垫面雨水。水池实际占地面积为40.0㎡,一次降雨可供回用水量为76.0 m,其中3.4m用于冲厕用水,10.8m用于景观水体补水,余量雨水61.8m用于绿地浇洒。61.8m雨水可用于12360.0㎡绿地2.5天用水量。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雨水的收集利用过程中,初期降雨水质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排除,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称之为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雨水的弃流采用弃流井,内置LQL-200A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弃流雨水进入路面雨水排放管线,中、后的洁净雨水进入屋面雨水收集管线,流向雨水储水池。

  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装配式PP方块,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组合,而成不同的容积。该材质储水池便于安装施工,且容易保证储水池内水质。此类 PP储水方块可回收使用。

  主要材质及功能:以聚丙烯塑料模块相组合,形成一个地下水池,在水池周围根据工程的需要可以包裹防渗不透水和可以入渗透水的两种土工布,作成贮水型和渗透型的两种不同类型。塑料模块组合的水池安装方便,承载力大。同时内壁粗糙度为0.009,比混凝土内壁光滑,内部结构不易附着杂质,更有利与保证水质稳定。水池上方可做为绿地,种植花草和树木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本项目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景观补水、道路浇洒,考虑屋面雨水的水质,以及对用水水质的要求,本项目所收集的雨水经雨水过滤体统后,可满足以下用水水质要求。

  雨水在经过初期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70~100mg/L;SS20~40mg/L。所以雨水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即可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目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初期雨水中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和地表污染物,通过系统对地面径流的控制可以有效的缓解景观水体的面源污染。

  1 区位分析:本项目用地位于黑龙江省新华农场,隶属宝泉岭农场管局。2 背景分析、3道路分析

  活力- 快乐生活舒适的生活街区,高品味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商务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出行体验。

  文化-人文生活充分展现人文遗产完善的教育,文化设施环境设计注重人与人的沟通。

  2在建筑立面设计上运用自然中自由曲线的元素符号,同时在立面处理上运用民族元素,

  1 总平面图、2 技术指标、3 功能分区图、4 户型分布图、5 道路分析图、6 景观分析图、7消防分析图。

  2) 某住宅小区设计条件任务书( 建设方提供2011 年5 月26 日)

  本项目坐落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小区,位于两农场交界,东南为松花江北岸、梧桐河、鹤立河的冲积平原,西与红旗林场毗连。距离佳木斯市区5km, 鹤岗市

  本项目坐落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某小区,西侧为新建筑道路宽12 米,南侧为新华大街街宽12 米,

  某小区项目总用地1098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127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25280 平方米,住宅面积为17524 平方米,商业服务网点服务网点为7756 平方米,地下面积为6847 平方米。其中地下车库面积为3536平方米,住宅地下室面积为3311 平方米。

  总共包括5 栋住宅楼(编号为1#—5#)与两片商业服务网点及6# 会所组成。1#—4# 住宅层数为9 层,5#住宅为6 层,住宅层高2.9 米,商业服务网点两层,一层层高3.9 米,二层层高2.9 米,6# 会所一层层高3.9米,二层层高2.9 米。地下一层为住宅地下室及车库,层高4.5 米。

  自然资源:某场区内有松花江、鹤立河、阿凌达河、伏尔基河、石头河和乌龙河一江五河。有青石山、老头山、元宝山、向阳山、七号山、二连山。

  产业:有10 万亩优质水稻、5 万亩绿色食品、3 万亩有机食品种植基地,6 万亩小杂粮和3 万亩经济作物示范带。

  2)挖掘历史文化,营造具有民族气息的现代城市,对现状建筑按照总体的风貌控制进行改造。

  地块的规划概念是创建一个具有人性化具有亲和力的都市环境,一个商业服务网点零售、居住休闲、文化游憩为一体的中心区域,一个可以享受居家的生活环境。

  2)小区具有方便、不断改进的服务,必需的基础设施,人们充分享受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与好处。

  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营造优雅的居住氛围,为居住者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人、建筑、文化、城市四者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社区配套、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

  体现“以人为本”,意在营造适宜人活动的尺度和空间。组团——邻里空间在此得到了强化,同时限定空间,增强归属感,强调邻里空间,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塑造亲切的可交流的界面。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亲身感受,以此为设计出发点。

  采用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设计手法,对小区的住宅建筑进行规划,关注小区的环境空间,刻化小区的景观绿化,群体环境和空间完整,创造安静、舒适、方便的小区。

  注重朝向、通风、视野,组团之间绿地相连,中心绿化、组团绿化和宅旁绿化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以水面、曲桥、雕塑、小品等多种构成元素与草地、树木、小路、铺地及小区设施等相得宜彰,打造出动静分区、层次丰富、适于居民使用的小区环境。

  道路构架清楚,分级明显,方便居民出行使用,曲线型主道美化整个小区,生动、便捷、通而不快,安全实用。

  小区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灯,住宅供热采用地热水供暖,在不影响建筑外观效果前提下,住宅屋顶设置太阳热水器安装平台,使住户能使用太阳能热水

  本项目坐落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小区,建设用地10980 平方米,小区北侧为朝阳街街宽12 米,南侧为新华大街街宽12 米、西侧为新建筑道路宽12 米,东侧为现有建筑。

  考虑到本地块的形状、地理位置﹑气候朝向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运用横向排列、道路环成形布置。建筑沿绿化带呈南北向布置,即拥有良好的朝向,又得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在地块四周设计底层商业服务网点并结合设置公建配套设施,是小区娱乐休闲的场所,充分发挥地块多样性的利用价值。住宅主要采用行列式布局,日照间距符合当地相关规范要求,保证良好的日照﹑通风和景观。

  地块中的车行入口选择在西侧新建筑道路上,地下出入口的位于小区的入口位置,地块内部空间中的大型景观区不仅构成整个地块空间的中央景观点,也成为展示整个住区品质与形象的一个窗口。

  在地块内规划独立的步行系统。使其在小区内部与小区绿化景观系统、户外活动场合而为一,使小区步行系统将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绿地、有机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宜人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整个空间中的主体的景观空间是以硬质的、线性的轴线与自然曲折的、柔性的步行小径相缠绕形成的带形空间为核心,形成社区内的活动场的空间发散。社区文化、服务设施与社区景观、休闲带的结合将使住区的空间充满了人性化的气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住宅建筑功能需要添加新的内容,如信息化、防盗、报警等。就安全来说,安全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以及安保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不能只依靠防盗窗等的使用。要不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个要求对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建筑行业对我国目前来说是一个支柱性行业,其耗能、耗材都十分大,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建筑上的节能环保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住宅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创新,应当全面考虑到整体、局部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线路的使用以及其他新节能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同时满足建造和使用阶段的节能环保要求。强调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可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住宅的概念能够逐步变成现实。可以说,住宅建筑智能化可以作为突破传统住宅建筑的一个有效手段。强调安全舒适。安全舒适本就是一个建筑的基本要求。

  建筑行业是一个坚持原创,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对于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关系,应当积极遵守,这样才能为与世界接轨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打下基础。采用“性能规定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提高设计自由度,实施以性能规定为基础,密切结合设计及使用实际,重视私人住宅场所必需具备的私密性与舒适性,力戒合法而不合理的设计规范条文。适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确定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尽快完善产业化住宅的专项设计标准,加强基础标准,特别是标准建设,要求做出全面、科学和适用的规定。

  新型住宅应当强调与环境的结合。住宅建筑一般是单体或者群体的,然而在进行住宅的设计时,应当能够将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融入整体的风格中,尽量减少因一味地追求特点而与周围环境相冲突,减少对周边景观的影响,有相辅相成的效果。设计时,设计师要抓住和提炼出周围环境的特点,注重色彩、形体、材质等风格的一致,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赋予建筑物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造型、色彩的和谐以及文化内涵的注入,让住宅建筑拥有生命力。

  设计主题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在建筑设计前,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群体、地理环境、品质定位、环境因素,在满足受众群体要求的同时,不断展现设计特点以及理念,从而在众多设计中,拥有鲜明的设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住宅建筑的服务群体是人类,因此,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同时,必须以人为本,方便人群使用。在特有的主题思路中,通过结合设计思路,努力寻找主题元素、特点,从平面、总体、立面、管线、设备、景观中,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因素对建筑设计造成的影响。

  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

  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1)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2)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3)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绿化植被,有遮挡阳光、净化空气、滞尘降噪等诸多功能,在住宅建筑本体上充分考虑统一设计能达到很好节能减排的效果,被称为“绿色空调”。住宅建筑物绿化系统分为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花园几种方式:屋顶绿化推荐采用植被屋面,此方式具有荷载;垂直绿化(指外墙绿化),此方式能起到隔热作用,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还有空中花园的方式,这是在设计中常采用的手法,用户一般采用盆栽处理有限绿化空间,有时在设计中加入一些花池、花槽、花斗的手法,可有效增加绿化空间,到达节能效果。这些做法相结合使用,可以解决高层住宅建筑的绿化问题以及显著节能效果。

  6.1住宅小区内的花草种植的覆盖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小区内的整体绿化程度,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小区环境绿化是指生态环境学、建筑学、地理学、美学、水资源学、园林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通过上述学科的科学合理的整合,实施对小区的设计与规划,从而实现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共存。

  6.2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建筑工程是一项对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为在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加大对建筑材料选择的重视力度,通过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效果。

  6.3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建筑设计人员所要考虑的内容,也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一项重点环节。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水资源的收集循环的利用率也普遍不高,一旦水资源干枯将危机万物生命。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大对水资源的节约力度,不仅为万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更符合现代生态小区建设的宗旨。

  6.4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对建筑住宅设计中应将建筑生态理念引入其中,以满足生态小区建设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特征的稳定性。在生态小区中存在着的两种生态系统分别是生态循环系统与生态能源系统,为使得两项系统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应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加大对太阳能的收集于利用,以节约电能等资源的损耗,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6.5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在生态小区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各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生态住宅小区自身的生态价值。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住宅设计的概念要有突破,当然追求更舒适、方便。充分考虑到建筑形体、景观设计、建筑设备以及智能化、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住宅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有条件去追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主题和一些艺术形式的结合,将当前比较单一的设计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设计,同时兼顾到景观设计和建筑单体和群体的艺术创造,赋予建筑符号以独特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美感,创造出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新型住宅。

  [1]黄志英.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用探析[J].福建建材,2012(10)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本文从道路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和经验,对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抛砖引玉,总结经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横向坐标轴,指标值作为纵向坐标轴,道路等级、设计车速是与路网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有关。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但在包含道路、桥梁、隧道的项目中取值要灵活。因为坡度、半径和行车条件不同,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级取值为60km/h时,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视距难以满足60km/h的标准,同时为保证主线汇入段的交通安全,设计车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来进行选择。

  条件许可时,平面设计指标应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以利于保证视距和行车安全。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应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即平面设计指标应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选取。

  交通组织设计是总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将有利于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求,其内容包括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公交车站间距、道路开口间距等。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城市中的人流量大,道路的建设阻断了两旁的人行通行,适当的人行道间距有利于行车且保证行人安全。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要求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宜≥300m,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交通需求大,要正确引导,盲目地开口不仅增加交通事故概率,而且降低交通效率。

  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公交车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600m,合理的公交站间距为出行提供便利,使人车分离的交通设计更容易真正做到各行其道,提高交通效率。

  调头车道应在沿线的交叉口设置,与左转交通相辅相承,减少交叉口位置的交通压力和交叉口时间延误,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的观点来看,采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城市道路是在城市控制性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道路线形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利用,周边基础设施的配套布置及地质水文等。

  1)单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内混合行驶,机动车道布置在道路内侧,非机动车道布置在道路外侧,可以采用中心黄线分隔对向车流,车道边缘线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施工方便,交通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2)双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绿化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对向车辆分开行驶。它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3)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绿化)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非机动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三幅路由于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后,占地相对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的优势不明显,且不利于今后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及道路横断面改造。4)四幅路是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路。

  上述的讨论说明,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道路横断面适合不同等级的道路,应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性质选择。非机动车量较大的道路应尽量选择三幅路和四幅路,如选择单、双幅路,必须充分解决机非干扰的问题。

  根据一些大城市非机动车的发展特点,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实践经验,干道及以上道路横断面型式宜采用四幅路的布置方法,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可以采用一幅路的布置方法。双幅路的非机动车道可以考虑引进路侧绿化带的内侧,与人行道、绿化带相结合布置,有条件的道路可禁止自行车的行驶;另外,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最好设置绿化带隔离,而且还可以利用中央绿化带设置安全岛,保证行人横过马路的安全。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排水效果、行车舒适性和道路的美观。不少城市道路由于所处的地形比较平坦,自然地面纵坡不能满足3‰的最小设计纵坡要求,设计人员便人为的将纵坡设计成上下起伏,以此来满足排水,严重违反《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纵断面设计中“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太频繁”的原则规定。

  目前,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工程较多,好多情况是旧路纵坡接坡,两侧设有锯齿形街沟,两侧建筑都已形成,纵段拉坡的控制因素相对较多,基本得维持现状。但仍有部分设计人员将道路纵坡设计成上下起伏的短坡段来满足机械排水要求,从而导致两侧路侧带与建筑地坪及相交道路衔接不顺、树木露根无法保留的现象发生。其实大可不必死搬教条,应该尽量维持原来的地面高及坡向,在纵坡小于3‰的路段,应采用加大路拱横坡度、加密雨水口或设置锯齿形街沟的措施来解决排水,保证道路与两侧建筑衔接顺畅和美观。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掌握的基本原则: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度。通常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致。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如遇特殊地形,所有道路纵坡方向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要求。4)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所以,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的横坡,以利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2.5%。6)交叉口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应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提供了人们小憩休闲的空间。

  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从而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应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

  东莞市近10余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已逐步成为珠三角的都市区域。繁忙的道路交通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人们在城市生活提升的背景下,提出了道路绿化要服从交通安全的迫切需求。例如东莞市有网民提到几处街道绿化带太浓密,遮挡视线、影响出行安全,谈及道路候灯区的绿化带由于园林植物长得高大茂盛,最高的超过1 m,认为路边种上茂盛的花草,本来是好事,但长得太高遮挡了视线,以致于渠化岛的拐弯处,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或骑行者都很难看到交叉运行的对方,从而提出道路绿化要有安全功能。笔者从城市园林工作的角度考虑,认为道路绿化是道路结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和交通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为此,对东莞市区道路的安全绿化设计提出以下分析和探讨。

  东莞市域内有:广深、莞深、常虎、惠江、龙林及广深沿江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G107、S102、S357、S120、S256、S358、S359等多条国道、省道,市内快线还有东莞大道、环城路、港口大道、东部快速、西部干道、北环快速等;东莞市镇区,例如笔者工作的虎门镇市区内有主干路:南北向的连升北路、金龙北路、太沙路、长提路和环岛路;东西向的运河北路、人民路、虎门大道等。这些纵横的主干路及其次干路在交叉路口都有交通岛绿地。笔者通过多年踏查和驾车观察,认为全市交叉路口的绿化带基本符合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里有关“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以及“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等相关规定[1]。并认为诸如路口绿化植物遮挡交通视线的问题虽属于园林养护范畴,但也同时认为此说法为园林设计者提出了有关道路绿化交通安全的长远思考。

  交通岛绿地可分为平面交通路口的中心岛绿地(图1)、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通口绿地[2]。导向岛绿地按其位置及功能又可分为渠化岛、分车岛和安全岛(图2、图3、图4)。交通岛的主要功能是引导交通,通过合理绿化,强化交通岛的轮廓线,其绿化的根本原则是以低矮种植保证驾驶目标明确和视线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岛绿化

  (1)中心岛绿化设计。中心岛即环形交叉口中心岛,主要功能是组织环形交通,其绿化多为低矮的草坪、灌木、花卉或简单的模纹图案。其布置形式有规则式(图1)、自然式、抽象式或以草坪为主等。①中心岛是多处路口的汇集点,不宜密植乔木,宜以草坪、花卉为主,或选用几种不同质感、不同颜色的低矮的常绿树、花灌木和草坪组成花坛。其图案应简洁、明快。②中心岛中央可种植1株或1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乔木。若周围还有高层建筑物,种植图案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整体的俯视效果。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中心岛可在岛中央添加不遮挡司机行车视线的雕塑、标志、组合灯柱、立体花坛、花台等。

  (2)导向岛绿化设计。①安全性设计。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如图5、6所示。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设施、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 m,或者在三角视距之内不要布置任何植物。选择树种和植树位置时,不得遮挡信号灯、交通标志和标牌等交通设施,并应处理好与照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的关系。②植物选择。由于该区域对植物高度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其绿化以布设草坪、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采用大体量灌木丛,以免影响视线。③渠化岛平面方案。常见渠化岛绿化形式有混合型、绿篱型、单一型三种(图7)。前者为灌木球―地被植物―草坪;绿篱型常表现为规则的图案;单一型可单一采用时花或地被植物。

  立体交叉绿岛常有一定的坡度,通过绿化种植,可保持水土并与道路共同构成利于交通安全的绿化景观。

  (1)立体交叉口绿化设计。东莞立交口绿化多采用规则式,具有构图严整、平稳的效果;而自然式构图较为随意,虽景观自然,但因车速高,观赏效果不明显,反而造成散乱的感觉。规则式包括图案式种植,要求图案简洁、其平面或立体轮廓要与空间尺度协调。只有与驾驶视线无关的绿地可以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结合或全部自然式的绿化方案,从广角上表现舒缓与自然的效果。

  (2)匝道四周绿化设计。匝道四周由于上下行高差造成坡面,可采取以下3种方法处理:①在桥下至非机动车道或桥下人行上步道修筑挡土墙,便于匝道绿地的植树、铺草。②匝道绿地上可修筑台阶形植物带。③匝道绿地上修防撞墙,其余地面经人工修正后做成坡面,具体为坡度小于1∶3可铺草;坡度小于1∶4可种植灌木、小乔木和铺草。

  在顺行交叉处要留出一定的视距,不得种高杆植物,只可种植低于驾驶员视线的灌木、绿篱、草坪或花卉;在弯道左侧可种植乔木或墙状绿篱,形成动态曲线,以利于引导行车方向。

  (3)绿岛设计6688体育app。绿岛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面积较大的绿地。种植形式主要采用以下方式:①草坪式,以开阔式草坪为主,草坪上点缀一些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孤植树、树丛和花灌木等,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②图案式,以宿根花卉、地被植物、低矮的常绿灌木等组成图案,不宜种植大量乔木或高篱。

  行道树绿带以行道树为主,其宽度根据道路的宽度而定,通常不小于1.5 m[3]。行道树绿带主要功能是遮荫和挡尘隔噪,并标示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明确界线。较宽时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配植方式。

  弯道或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的行道树绿带在离地0.9~3.0 m的空间内务必保持通透。行道树株距6 m以上,干高2 m以上,干径40 cm以下时,少量枝条伸入视距三角形内是允许的,这是由于驾驶员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的车辆行驶情况,而对于种植于该处的绿篱,其株高要求低于70 cm。

  公路的中间分车绿带,又称中央分隔带,一般宽为2~3 m,是公路绿化的重点部位,设计以防眩、引导视线、改善景观为目的。此外,通过种植形式的变换,可缓解司乘者的路途疲劳。

  道路中央分隔带的树高要有一定的限制,既要防眩又要保持司机视野开阔。树木在直线或半径较大的曲线段不宜过高,过高会使小车司机在超车道行驶时产生压抑感,中央分隔带乔木高度一般确定在1.5 m左右,灌木高度一般控制在1.2 m较为合适,按照株距的疏密可以分为间隔式分车带和连续式分车带。对于弯道半径较小,且带有纵坡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树高一般确定在1.8 m左右,宜采用植株较为细高的树种。

  公交车站绿带上的乔木,应同时具备遮阳挡雨和安全功能,如树冠高大浓密,遮荫、滞水;主干单直、分枝点高、枝下通透好。分车绿带宽度在5 m以上r,可种植绿篱或灌木并设有护栏。还可做成港湾式停靠站[4],宽度在5.0 m以下的,可全部硬质化。站台两侧绿带配植应有整体性,并利于视野开敞通透和车体停靠。公交车站设在分车绿带上时,需规划30 m以上长度才能满足大型公车的停靠,另需留出1~2 m宽的硬质铺装为乘客候车使用。

  (1)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隧道出入口绿化种植应简洁通透,不能遮挡视线。在交通标志前或桥梁、涵洞前后5m内不栽植高于1.2m的乔灌木。

  (5)高速公路、快速路出入口为利于汽车出入或变速以及回转车灯时不妨碍司机的t望,所栽植树木应能引导路线]。在驶出部位利用缩小视界的方法,引导驾驶员减低车速,舒缓心态,增强安全感。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邱乃昂,陈雪玲,莫巧玲,等.东莞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南[R].东莞: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3(7).

  [3]周永东,龙田养.论东莞市行道树绿带的种植与设计[J].绿色科技,2013(9):99~102.

  与建筑工程所采用的“硬质材料”不同,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是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 “活”的客体为对象的工程。其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所引发的争议有其特殊性、多样性。但该类工程同属于工程建设项目范畴,大部分工程发包方式采用合理的招投标制,解决合同争端,挽回施工损失,保护双方权益,同样是依靠施工索赔。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施工工作面受制于土建工程。由于业主对主体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把握不准,常常交不出施工现场,导致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工期延期或压缩,致使该类工程承包商的管理成本增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求变更树种,或增大绿化面积,改变原设计方案的现象较普遍。这些变化,打乱了施工计划,延长了工期,出现诸如误工费、停工费、加班费等费用,施工费用会发生变化。施工索赔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技术关键是要确保植物栽植的成活,使移栽的植物与新环境迅速建立正常关系,及时恢复植物以水分代谢为主的代谢平衡,然而植物的生长受到很多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成活没有绝对的把握。在工程施工和养护期间:①可能出现的台风、暴雨或者寒害会对移栽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按合同规定或洽商记录,业主同意补偿损坏苗木材料费,但对已种植物的人工费及所需的清理费却发生争议。②工程地点的土质差,不利于移植的植物生长,承包商为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不得不采取土壤改良等措施,施工成本随之而增加了,但业主、监理却不予认可。③在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多,一是因其他项目的施工,排出的污染物(水)对植物生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二是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拥挤、混乱、干扰的情况,引发了工人工作疲劳,造成劳动生产率降低。所有这些没有办法预测的变化,都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承包商要求业主补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最主要的质量指标是园林植物的规格、形态。合同和图纸的规范是 “死”的,而植物是“活”的。例如:设计种植黄槿,规格是 “胸径5-6cm,冠幅1~1.5m”,承包商按这一设计规范进行定购、施工。但实施后,业主却提出叶片不够浓密、修剪过多,认为苗木形态不好,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重新更换。由于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形态的不确定性,导致工程建设各方都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对园林植物技术规范的理解产生较大的争议,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索赔。

  索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对索赔做出的合理解释和具有强有力的证明材料,这就要求承包商平时注意记录和积累保存各方面的资料,并可随时从中索取、提交与索赔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要做到真实、可靠、完整,它包括:①工程成本核算资料:人工费核算、材料费核算、税收及汇率核算等;②工程项目材料:施工日志、会议纪要和来往信函、工程进度计划书、工程照片和工程声像、工程图纸等;③有关国家及工程所在地的法律、法规、验收标准、行业规定和惯例。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属于风险行业。项目由招标投标——签订合同——组织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可视为甲乙双方对风险分配的表示。作为承包商,要搞好施工索赔,关键的措施是: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和收集整理好事实证据。

  签订一个周密严谨的施工合同是工程索赔的前提依据,是索赔最终判定的基本标准,所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①在签订合同前,应派经验丰富的、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参与制定和谈判,对合同条款逐一分析、研究,预测它可能带来的风险。②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做好对合同的监督、跟踪、分析,发现了漏洞、矛盾和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并及时把握索赔机会。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一般含两个阶段:施工期和养护期。编写索赔报告要求一定要及时,不能在养护期满后才提出索赔报告。应每隔一段时间 (由项日经理或按合同规定)向业主提交。索赔报告必须以合同和会议纪要为依据,事实为准则;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要阐明造成索赔的前因后果,较为准确计算损失的金额;言辞要婉转恰当,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避免使用强硬的不友好的抗议式的语言,切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索赔力争单项突破,避免一揽子索赔,因为单项的索赔容易解决,款项能及时得到支付。一揽子索赔,问题复杂,金额大,不易解决,往往拖到工程结束后仍拿不到款项。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工程建设三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索赔存在糊涂认识。业主对索赔的理解,仅仅看作自己的过失,本能地产生抵触情况;监理工程师受业主委托,认为 “少花钱,办好事”,尽量减少索赔是理所当然的;承包商往往认为索赔只会把甲乙双方的关系搞僵,最终蒙受更大的损失。然而,工程建设三方都应认识到,认真做好工程索赔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工程建设市场规范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志,是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利益的重要手段。各方只有统一到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消除对立情绪,使索赔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为此,承包商应主动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沟通,让他们了解有关的施工索赔的法律、法规,争取他们对施工索赔的理解和支持。

  要做到统一认识,除了索赔意识增强外,还应在专业上产生共识,有些业主管理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缺乏园林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承包商派出有专业水平的工程师与他们沟通,提高他们的相关的专业知识,使他们了解认识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出现索赔的真实性,真正达到思想上与业务上,对施工索赔认识的统一。

  根据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行业特点,施工索赔有其特殊性,承包商必须组建一个知识全面、有丰富索赔经验、有专业水平的索赔小组。该小组应由项目经理、合同法律专家、估算师、同林绿化工程师组成;具体分工,应有专职人员搜集和整理各职能部门和科室提供的有关信息资料;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对内部讨论决定的战略部署,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保守秘密,严守纪律。索赔小组成员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懂得索赔的战略和策略,务实肯干,头脑清晰,思想敏捷,有逻辑,善推理,懂得搞好各方公共关系。

Copyright © 2012-2018 6688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3009801号-1